影響力概念店
推動畜牧升級和食物轉型,需要消費者和供應商、政府與民間、產官學界共同努力,有鑒於此,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攜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國際珍古德協會等單位於10日舉辦首屆「友善畜牧超前佈署2022台灣友善畜牧暨永續食物轉型國際論壇」,藉由國內外經驗分享,宣告台灣「友善畜牧國家隊」正式成軍,要從「一顆蛋」開始,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優質的飲食文化與經濟力。
本屆論壇由賴清德副總統專程透過影片開場致詞,對於主辦單位跨產業思維表示高度肯定;珍古德博士也透過影片呼籲大眾正視資本化生產系統對環境所造成的危害。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臨現場,喊話立法委員為友善畜牧生產制定專法,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首席副會長蘇巧慧立委則鼓勵與會者「要跟上世界標準,台灣才能成為世界的夥伴」。論壇吸引各界代表聚集一堂,包括蛋農、酪農、豬農、食品加工業者、餐飲界及相關科系學者,彼此交流激盪,為台灣永續食物轉型超前佈署。
從農場到餐桌,善待動物、建構動物關懷兼具經濟效益的生產系統,是食物供應商努力的方向;從餐桌到農場,消費者選擇更多優質商品,翻轉過去的飲食思維,從需求端創造改變!作為生產商和消費者中間的橋樑,「家樂福」在這場食物轉型革命中扮演關鍵角色。
從2018年開始,因為雞蛋食安事件頻傳,台灣家樂福開始重視產業生產系統源頭管理,於全國門市設置「非籠飼友善雞蛋專區」,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合作,從一顆蛋開始,透過消費力量改變生產與供銷體系,提升動物福利並且為食安把關,因此成為家樂福集團在亞洲唯一獲得世界農場動物組織(CIWF)頒發「金蛋獎」的通路。
2021年家樂福更推出動物標章鮮奶、友善石虎保育的香蕉等履歷認證水果、維護雨林生態的咖啡,並且從飼料到屠宰過程,改良畜禽、魚類的生產鏈。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蘇小真執行長表示,在推動食物轉型的過程中,技術面不是最優先的,重要的是對動物生態的理解,調整飼養方式和牧場管理。
雖然歐洲家樂福集團有整套準則,但移植到台灣後仍需在地化改良,因此家樂福和動保團體合作,協助上游生產鏈轉型。此外在疫情前,家樂福更在賣場辦理食育講堂,向消費者宣導「擇食」的觀念,並帶領消費者實地前往牧場,了解食物的生產歷程。
當家樂福開始致力於食物轉型計畫時,永續食物的觀念尚未普及,民眾採買食物仍以價格為考量,但隨著全球永續風潮興起,帶動消費者的飲食意識;綠色飲食、低碳蔬食、循環經濟、動物友善、優質植物性蛋白……,成為年輕人的新食尚。
消費者漸漸跳脫低價,看見一顆蛋「不只是一顆蛋」的價值。家樂福更運用「規模經濟」讓商品普及生產,降低售價,讓消費者可以用負擔得起的價格擁有更好的選擇。
目前家樂福非籠飼雞蛋銷售佔比從2018年的5%成長至超過20%,賣場的茶葉蛋、便當皆使用非籠飼雞蛋,預計2025年全面只販賣非籠飼雞蛋,並設立單一乳源專區,只販售具有動物福利標章認證的小農鮮乳,同時強化雞、豬等其他肉品的管理,在2023年完成屠宰場動物福利改善作業,2025年自有品牌肌肉及豬肉飼養須符合動物福利標準,讓家樂福成為「動物福利」的代名詞。
蘇小真認為,消費者的飲食投票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好多次,所有品牌早晚都要變綠,差別在於你是領先的,還是被迫的?
蘇小真進一步表示,台灣土地面積小,沒有辦法生產大量食物,然而,台灣美食世界聞名,有條件生產很優質的食物,如何在地生產銷售,發揮台灣各地區的風土特色,讓觀光客來到台灣願意去到不同地方享受台灣美食?這是台灣很重要的飲食經濟力,「把我們的土地照顧好,讓台灣飲食成為永續綠色品牌,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論壇的下半場,歐盟廢籠小組主席Eleonora Evi議員連線分享歐盟經驗,指出歐盟將於2027年起禁止境內經濟動物「籠養」,輸入歐盟的食品也有可能必須遵守相同的動物福利標準。主辦單位也聯合呼籲台灣產業跨領域攜手合作,推動友善畜牧轉型升級,達到國際標準,為人、動物、產業與環境創造共善多贏。
改變,從看見動物的處境開始!相信只要台灣人願意一起改變,就能讓世界看見台灣龐大的飲食經濟力!
報導媒體
新聞標籤